很久沒有游泳了。
最近高雄熱得難耐,在跑步機上揮汗如雨似乎沒什麼效率,索性到市立游泳池去。
直至今日仍能清楚地回想起來13、14歲左右的暑假,被迫天天到游泳池報到的日子。每次換氣時都瞥見池頂的換氣扇,一邊留意著划水的動作,一邊恨恨地奮力前行。
對那個時候的我來說,任何事情,只要不是出於自願,大抵都非常討厭。
在水裡,想著這些日子看的書,一些早該讀卻遲遲沒有翻開的書。
挺有意思的,不過,以前的我或許也不能懂得其中的道理。
***
有時候我真恨你不能了解。
可是如果你懂了,那不是很危險嗎?如果你和我一起站在懸崖,低頭望向深淵。
我想到你蹩腳的安慰-那是安慰嗎?告訴我我的責任,我所背負的一切。
那一刻我真想笑出來。真他媽的。
我在期待什麼呢?
我認識到若是自己很快死去,屆時我會懂得這一點的,一種與我的生活、它的錯誤和荒唐成就的聯繫……因為我到過這裡,就在這裡而不是別處。-Michael Cunningham《末世之家》
2017年5月12日 星期五
2017年5月1日 星期一
大夢初醒
我最近在想這些日子發生的事情。
假期已經過了大半,才真正開始思考。一方面有些後悔太晚意識到,另一方面又覺得這也是沒辦法的事,畢竟前些日子我的思緒被他人佔據,幾乎無暇顧及己身之事。
過去,我想像L一樣活著,所以我進入L的生活,讓L也進入我的。我參加他們的聚會,讀那本厚重的書、唸晦澀不明的句子;我參觀H的廚房,學習用麵粉、奶油、糖點綴閒暇的時光;我和他們聊沒有重點的天、玩不分輸贏的遊戲。可是昨天,我又坐在那裡,忽然感覺百無聊賴,只盼奪門而出。我知道,他們是好的,只是不是我想要的。我恐怕是無法將自己的心託付給上帝了,哪怕那樣會容易的多。
我無法妄下斷言,日後有一天我會不會又想再次嘗試。很有可能,因為這就是我(現在我比較了解自己了)。我一直小心翼翼地踩著步伐,避免自己落入失意絕望的井裡,我總要試一試,才知道那能不能成為我的救贖。
然後我突然明白了,也許,只有自己才是唯一解。
也許,掉落也沒有想像中痛苦。
***
我又想起X了。
那天傍晚我們在海邊的房子,L為了一點小事跟我抱怨,我心裡有點幹,可也不想吵架,所以敷衍了下繼續翻翻書本、瀏覽網頁。然後我就看到X了。
自從那天開始,我就不時想起X。
真他媽的,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想。自從上次談話,我已經決心把X拋諸腦後,我幹麻那麼低聲下氣?我們難道不是對等的嗎?可事後想想,我又覺得不一定是我不經意的話語傷害了X,那陣子我憤世嫉俗,經常指天罵地、胡亂嚷嚷,說不定我口不擇言說了什麼讓人難堪的話而不自知,是吧?所以我給自己一點理由去想X,讓自己感覺沒那麼卑賤。
但我想的與其說是X本身,不如說是我心中主觀的X。是我心中的賦予X的形象、X代表的意涵。X曾經是我的幻夢,我絕望時的救贖,支持我生存下去的一點點希望。有那麼一瞬間,我想,我願意在X所說的地方,那個看得見水的地方,買一間房子,與X一起生活。我會繼續做我保守無聊的工作,然後期待每天和X的對話,期待X的回應,一如多年前那樣。是這樣的期待讓我活下去。
不、不,我要的不是真正的X,而是我想像中的X,它只是個抽象的概念,一個虛擬的人物。我憑藉這樣的想法存活下來,在我18歲的時候,如今,我又再度仰賴這個模糊的形象。這是否昭彰對生活的失望?也許,可那又怎麼樣。我知道,我總是得活著。
***
說起L,我想,是L讓我有了生活的實感。在這場大夢清醒之時,我才明白這也許是我們在此的原因。為此,我很感謝L。
這些心情、這些情感,我會持續尋找定義它們的文字。
訂閱:
文章 (Atom)
書
The Cost of Living, by Deborah Levy 第2年的讀書心得:(2019.7~2020.6) 《使女的故事》、《新聞不死,只是很喘》 《娛樂至死》、《資訊分享,鎖得住?》 《不穩定無產階級》、《失去一切的人》 《Normal Peop...